close

保羅.裘唐諾(Paolo Giordano)

林玉緒譯

200912

台北市:寂寞

《質數的孤獨》是義大利作家保羅.裘唐諾的處女之作,雖然這是第一本,但是它卻引起文壇關注,就因年輕的保羅因為這本小說奪得了義大利的「史特雷加文學獎」。

這本小說的故事從1983年橫跨到2007年。保羅生於1982年,現在是2010年。看樣子,作家保羅在講述這個故事時,刻意將時間點與現在貼近,想要造成故事本身更多的真實,或許,又有讀者要以為他在說他自己的故事了?!另外,我發現到小說以質數安排頁數,其實這點在目錄頁上已有說明,只是自己眼拙,竟然在小說看了三分之二後,才自己很興奮的發現到這個以為是秘密的安排。這樣的安排是作者的意思?還是出版社的意思?好想知道。

小說在一開始進行的時候,以兩條故事線的脈絡同時前進,我還一度以為這是短篇匯整的小說呢!不過,當短篇當中開始有一些人物及線索互相交集時,我才發現了作者巧妙的鋪陳。再說到小說的內容,其實發生在艾莉契以及馬提亞身上的故事,都不算是小說上太奇特的創舉。不過,作者將這兩個在生命過程中各有坎坷,又不知該如何袒開自己心胸,接納彼此的「好」朋友關係比喻成孿生質數,我覺得很有趣。

數學中的質數是指除了自己以及數字一外,都不能被整除的數。孿生質數則是相互靠近,彼此相臨的兩個質數,在他們之間一定會有一個偶數將他們隔開,彼如說::111317194143等等。感性的保羅將孿生質數這樣的宿命與文學及人生互相結合,產生了艾莉契以及馬提亞好像注定了不能夠結合的淒美故事。

小川洋子在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中也提過孿生質數,不曉得正式的數學名稱是什麼,不過,在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中,王蘊潔將它翻譯成「雙胞胎質數」。而小川洋子這麼形容數字:無論友誼數還是雙胞胎質數,不僅表達出精確的含意,更有一種好像從詩句中節錄出來般的羞澀。對概念的理解頓時變得鮮明,數字和數字似乎彼此相擁,或是穿著相同的衣服,手牽著手地並排站著(84-85)這樣子對數字描述的方式,似乎柔和多了。

數學是科學的,數學也可以是文學的。不論在《質數的孤獨》或是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中,我們徜徉在數學那屬於科學根基下的文學養份中,這是種另類的閱讀享受,不是嗎?

彭樹君在文末的推薦序<佇立山谷或縱身激流>中說道:也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艾莉契或是一個馬提亞,表面上是沉默的,心裡卻大聲呼喊著愛,我們期待有人可以聽見,卻不肯或不知如何打開這種封閉狀態,於是再激烈的呼喊都只是個人內心的回聲,沒有人聽見。安東尼.史脫爾在《孤獨》中說:當一個人試著獨處並且面對內心真實的自我時,它會產生極高的價值。我相信,當艾莉契發生意外造成自己從此跛足之後,她在某一個層面上封閉了自己。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殘疾,或許對自己沒有自信且沒有任何與男生之間的接吻或性生活的關係。馬提亞亦然,他排斥自己智能不足的妹妹,覺得跟她在一起會因此被同儕排擠,所以他將她獨自一人留在公園內,造成她不幸失蹤。對馬提亞來說,他的封閉來自雙胞胎妹妹的殘疾,來自他害妹妹失縱的補償心理,他害怕眾人的眼光,所以他選擇傷害自己,把自己的內心關起來。

艾莉契與馬提亞都選擇了某一程度的獨處,在這個自我封閉的小圈圈裡頭,他們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,在這裡,也才聽得見自己的聲音。這兩個最終無法在一起的「好」朋友雖然各自紛飛,卻同樣在孤獨的背後找到解脫。孿生質數彼此之間有一段距離,卻不會因此被整個數列驅逐出境,相信他們終究還是會因為彼此相繫的情感,走出了幼年的泥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